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记者8月14日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积极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有关任务要求,截至目前,取得较好成效,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上半年全国行政检查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迎检负担,检查精准度大幅提升。
行政检查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检查工作。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检查频次过高、检查事项多、标准不透明、不一致以及运动式、逐利式检查等突出问题,规定了合理确定检查方式、限定年度检查频次上限、向社会公布检查标准、严格控制专项检查、严禁违规实施异地检查等解决措施。
记者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积极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有关任务要求,截至目前,取得较好成效,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上半年全国行政检查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迎检负担,检查精准度大幅提升。北京在下降72%的同时,发现问题率提高26%,宁夏在下降31%的同时,发现问题率提高35%。通过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形成了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政策解读,针对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意见》要求中遇到的25个问题进行明确和细化;规范检查程序,印发《行政检查文书基本格式文本(试行)》,同步开设检查信息公示平台,统一公布各地区各部门行政检查事项、计划、频次等信息;倾听企业呼声,会同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推进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执法标准不一致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河北、山东等地清理不符合条件行政执法人员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围绕“明确行政检查主体”,河北、山东清理不符合持证条件行政执法人员,江西、陕西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退出机制。围绕“合理确定行政检查方式”,北京、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北等地积极推行“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住建、水利等部门不断丰富非现场检查手段,采用线上巡查、视频监管等方式,实现线索精准推送;应急管理、交通运输、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明确检查频次上限。
围绕“严格行政检查标准、程序”,黑龙江、四川、上海、深圳等地积极推行“扫码入企”,实现行政检查全过程留痕、可追溯、被监督。浙江、江苏、福建、海南等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快速预警、及时监督。
围绕“规范异地行政检查”,发改、人社、药监、税务等部门出台规定,明确相关规则,严禁违规实施异地检查。围绕“行政检查该严则严”,应急管理部紧紧抓住高风险企业,对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历史性下降到2万人以下。生态环境部紧盯环评市场弄虚作假问题,依法对550多家环评单位和540多名从业人员限制或禁止从业。市场监管总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突破道德底线的食品安全问题。2025年上半年,全系统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移送司法机关653件,高压震慑态势得到持续强化。
保证必要的检查有效开展,防止“检查真空”
“行政检查对引导规范企业合法经营、预防纠正违法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关系到营商环境优化,必须做到应查必查、应查尽查,不能机械地受频次限制,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确保检查有效。”上述负责人表示。
上述负责人称,首先是严格依法检查。行政检查作为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查处企业违法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必须把握好检查“宽与严”的政策界限,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行政检查工作,“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强调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公共秩序,既要确保检查既不过度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配资平台佣金,也要保证必要的检查有效开展,把该查的要查到位,防止出现检查真空。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或者有关部门转办交办的,那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确有必要实施的,该检查就是要检查,要务求实效,决不能“走过场”,确保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检查切实执行到位。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